青少年的噩梦——骨肉瘤

本期专家:杭州市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 王卫
青少年的噩梦——骨肉瘤
2019年初开播的纪录片《人间世2》将镜头对准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正青春年少,却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截肢。他们都患上了同一种疾病——骨肉瘤。那么,骨肉瘤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肿瘤,是否患上骨肉瘤就意味着一定要截肢呢?杭州市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主任王卫告诉记者,骨肉瘤是原发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12-20岁的青少年,我国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随着医学的进步,并非所有骨肉瘤患者都要截肢。
骨肉瘤初期无症状,要确诊须穿刺活检
“骨肉瘤发生时,肿瘤细胞往往从骨髓开始生长,直至突破骨膜、到达软组织形成软组织肿块。所以骨肉瘤前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只有肿瘤长大到骨膜时患者才会有反应。”王主任介绍,大部分患者是在运动结束后,突发疼痛,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才会发现患上骨肉瘤。
事实上,偶尔的突发疼痛也经常会被人忽视。王主任解释,患者出现骨肉瘤时,从各项化验指标上往往无法查出异常;除非骨头遭到严重破坏,也只有碱性磷酸酶的数值会相对偏高。因此骨肉瘤都需要通过多项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PET-CT等。而完全确诊,则必须穿刺活检。“穿刺活检可以通过对取得的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来确诊,这对于选择骨肉瘤的治疗方案起决定性作用。”
3D打印技术帮忙,骨肉瘤患者可行保肢手术
由于骨肉瘤难发现,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过去为了保命,许多患者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不过,随着医学进步和综合治疗的发展,这一情形正在改善。王主任介绍,现在除非是骨肉瘤已严重侵犯到血管神经,否则都会尽可能为患者保肢。
关于骨肉瘤的治疗,则会根据穿刺活检的结果,先对患者开展六周的新辅助化疗,随后再依据“无瘤原则”,将骨肉瘤切除。“新辅助化疗可以第一时间把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给杀灭,并使原发病灶范围缩小,有助于肿瘤的局部控制,为术后评估做准备。”王主任解释道。
另外,在新辅助化疗和骨肉瘤切除的基础上,患者将有机会通过保肢手术恢复肢体功能,用人工假体置换术、骨延长术、带血管蒂的自体腓骨等方式重建因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缺损的情况。王主任介绍,过去的保肢手术多采用瘤段灭活切除或同种异体骨重建,患者很容易出现排斥反应或发生骨折,现在的手术则采用假体置换,还可通过3D打印技术,采用与本人更合适的假体治疗。“3D打印技术对骨肉瘤患者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未来有望通过生物材料,给患者更加个性化的治疗。”
媒体链接:青少年的噩梦——骨肉瘤_城报 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cb/2019/07/23/article_detail_4_20190723A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