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亚运·话健康】三伏天饮水消暑,正确姿势你get了吗?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研究表明,人体含水量约70%,正常情况下身体每天要通过皮肤、内脏、肺及肾脏排除1.5L左右的水。那么,对于三伏天的高温天气,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喝水呢?是拿起冰箱里的冰水狂饮图一时之快,还是喝饮料、奶茶图一时之爽?今天就介绍一些饮水小知识。
喝水也有正确的姿势
喝水时应是坐着或者站着。身体处于直立或坐姿的时候,水更容易流入食道和胃,避免低头饮水,这样容易使水流进耳朵或鼻子,会引起身体不适,更不要躺着喝水,水流受重力影响容易进入气管,引起呛咳,甚者会导致窒息。
别等口渴再喝水
一日三餐讲究定时定量,喝水同样如此。
一般建议在晨起半小时后喝200ml左右的温水,这样不仅可以加速体内新陈代谢,而且能促进体内毒素的排除、预防便秘;对于上班族来说,在上午九十点钟和下午四五点钟喝水,不但能补充因工作而消耗的水分还能清醒头脑。
吃完午饭你是不是感觉有点口渴?研究表明,午饭后三十分钟喝水不仅能缓解因进食而引起的口渴,同时能增强身体的消化功能,但不建议吃完饭后立即喝水。晚上六七点或睡前一两小时适当补充水分,但不建议临睡时大量喝水,避免影响睡眠。
有些人不渴不喝水,更甚者要等到口唇干裂才会想起来喝水,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喝水,出现口渴表明机体缺水很严重了。应养成良好的主动饮水习惯,在口渴之前先喝水。
少量多饮,别喝太快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一般健康成人,在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建议每日饮水量为女性1500ml,男性1700ml。如果出汗多、剧烈活动、处于高温环境等情况下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以保证出入平衡。切记,每日的饮水量并不是绝对的,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增减,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三伏天南方气温基本上都在30℃以上,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饮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天气热,出汗多,有人一口气喝一瓶矿泉水,有人端起茶杯咕嘟咕嘟畅饮。吃饭有细嚼慢咽的说法,其实喝水也一样。正确的喝水方法: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慢慢咽下,这样才能充分滋润口腔和喉咙,有效缓解口渴。“暴饮暴食”中的暴饮,有一层意思就是指喝水的速度快,大口喝水后直接咽下,未在口中停留。
喝水太快不仅容易引起呛咳,而且会导致空气随水一起进入胃肠道,引起腹胀、加重胃肠道负担。因此,喝水速度不宜过快,缓慢饮水能让水分在肠道中缓缓流动,以调节体温、散发热量,更好地促进血液的循环。
温热的水更解渴
对于三伏天35℃+的高温天气,坐着不动都一身汗,冰水是很多人的首选。然而,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饮用冰水会损耗人体阳气,影响脾胃功能。
正常成人口腔温度36.3-37.2℃,建议喝水时选择35-40℃的水温,避免喝过冷、过热的水,因为长期喝冰冷的水容易刺激胃肠道,会引起腹泻、腹痛等,而喝过热的水,会造成口腔粘膜及胃粘膜的损伤,严重者会加重胃部疾病。
家庭版酸梅汤制作方法
原料:乌梅50g(15颗)、山楂30g、陈皮10g(可不加)、甘草5g(可不加)、冰糖100g、桂花5g、水2500m。
做法:首先将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洗净后放入2000ml的水中浸泡30-60分钟,然后将浸泡好的材料放入锅中大火煮沸,转小火熬制30-40分钟,最后倒入桂花、冰糖熬制5分钟。
适量饮用酸梅汤有生津解渴、清热解暑、缓解疲劳、健脾解腻等功效,但不适合感冒、糖尿病、脾胃虚寒的患者及孕妇、经期的女性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