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贫血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满满的干货等你收藏!

发布时间:2023-03-15 359 供稿:本站

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每天消耗的能量无法及时补充长期下去对身体的耗损以及伤害非常大。贫血就是最直接的表现之一

贫血有什么危害?

贫血应该怎么补呢?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答疑解惑

Q什么是贫血?

A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到全身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在我国,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含量小于120g/L,成年女性小于110 g/L就能称为贫血。

Q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贫血呢?

A:贫血的早期症状有头晕眼花、呼吸费力、心慌心悸、食欲降低、困倦多梦,而最常见、最突出的体征是面色苍白。长期贫血更是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等,降低免疫功能,降低记忆力等。

临床中,依据血红蛋白(Hb)浓度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

轻度:血红蛋白浓度≥90g/L,但小于正常值;

中度:血红蛋白浓度60~90g/L;

重度:血红蛋白浓度30~60g/L;

极重度:血红蛋白浓度<30g/L。

Q:为什么会发生贫血?

A:贫血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

1.生长发育过快,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2.造血功能减退。

3.血容量增加,如妊娠中晚期血浆量明显增多。

4.长期饮酒等。

病理性按照不同病因可以将贫血分为3大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红细胞外在异常,机械性损伤,各类疾病等。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

此外,某些药物也会引起贫血:抑制骨髓药物如阿司匹林、链霉素、洋地黄等;引起维生素B12、叶酸吸收障碍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降糖灵、异烟肼等;引起铁吸收障碍药物,如皮质类固醇等;诱发溶血的药物,如头孢类、抗过敏药、水杨酸类,过量维生素A/K等。

Q:血常规报告结果该怎么看?

A:1.通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比容(HCT)等判定贫血的严重程度。

2.MCV(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H(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MCHC(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这三项参数对于初步判断贫血类型很有价值。

MCV、MCH、MCHC均正常的贫血: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MCV、MCH均增高MCHC正常的贫血:叶酸、VB12缺乏或吸收障碍。

MCV、MCH 均降低MCHC正常的贫血:慢性炎症、尿毒症等。

MCV、MCH、MCHC均降低的贫血:铁缺乏、VB6缺乏、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3.网织红细胞计数(RET):间接反映骨髓增生情况,增高可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或生成不足等原因所导致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4.外周血涂片镜检: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有无形态异常,并同时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方面的改变,以排除引起贫血的其他疾病。

Q:贫血应该怎么治疗?

A:由于轻度的贫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有很多贫血患者不会进行特殊治疗。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及时地控制病情,可能会发展成重度贫血,因此发生贫血时要及时确定背后的病因,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因人而异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轻度贫血的患者,可以通过食物或者药物进行铁元素补充,当红细胞<1.5×10*12/L,血红蛋白小于45g/L时,应考虑输血,以免患者出现失血过多的症状。

生活中,贫血患者需要注意卧床休息和营养补充。

贫血患者应适当地卧床休息,不要过多剧烈运动,因为患者体内通常没有足够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来运输氧气,如果剧烈运动会增加体内细胞的需氧量,容易合并缺氧等症状。

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动物肉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因为动物肉制品富含铁,而新鲜蔬菜水果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铁、叶酸和维生素B12是骨髓造血必不可少的原料,可以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有助于改善贫血。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