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火遍全网的“乌梅子酱”是什么味道?
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近日,一首《乌梅子酱》,成了各大平台上传唱不停的小甜歌,不少网友好奇“乌梅子酱”是什么味道?是不是像歌一样甜甜的?
乌梅和梅子有什么区别?
歌曲中的提到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子干燥近成熟的果实,在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至颜色变黑。
乌梅子酱究竟是什么?
据创作者表示,乌梅子酱指的是吃广式烧鹅时所蘸的“酸梅酱”,酸酸甜甜的口感激发了作者创作灵感。
这种酸梅酱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将青梅用盐水浸泡,搓洗干净,放入少许盐煮开;煮好的青梅,等凉到室温,去掉中间的核;去了核的青梅重新放进锅里,加冰糖,小火熬制,就可以得到一份酸甜可口的梅子酱。
乌梅入药 敛肺生津
酸酸甜甜的乌梅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
乌梅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乌梅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等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乌梅具有抗菌、保护肝功能、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过敏等作用。
临床中,常常用乌梅入药治疗消渴症。尤其对于口燥咽干、烦渴多饮的糖尿病病人来说,平日可用乌梅、淡豆豉各10克,煎汤代茶饮用,或直接饮用淡梅汤,都可起到生津润燥的效果。
乌梅可收敛肝血,助睡眠。《神农本草经》载:“乌梅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日华子本草》亦载:“乌梅治骨蒸,烦闷……令人得睡。因为乌梅降胆气,收浮火,养肝木,所以必然会“除烦满”、“令人得睡”。睡眠不好的患者可取乌梅30克、白糖30克,水煎,于睡前服用,可除烦助眠。
乌梅化津生液,有助于胆汁的分泌。很多火锅店都会用酸梅汤作为赠饮,达到消食解腻,增进食欲的功效。
乌梅酸收,有敛肺的作用,对于反复咳嗽不能断根者有效。对于急、慢性咽喉炎,可尝试用乌梅一个,洗净含服,上、下午各一次,有较好的消解病痛之效。
《本草求真》云: “此药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乌梅味酸涩,性温平。有止呕止泻的作用。同时乌梅所含儿茶酸能促进肠蠕动,治疗便秘,所以说乌梅既能涩肠止泻,也能防治便秘,可谓双向调节。
乌梅所含梅酸有助于延缓血管硬化,预防衰老,酒醉时食之可帮助解酒,晕车时可止呕治晕。
俗话说“望梅止渴”,乌梅味酸,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暑天和干燥的秋天经常喝的酸梅汤,就是利用了乌梅酸甘化阴、生津止渴的功效。
酸梅汤做法:将乌梅150克、山楂150、甘草10克、陈皮100克清洗干净,加水泡2小时,把水、原料和适量冰糖一起倒入锅里,加入5L水,先用大火烧开,小火慢慢熬1小时,熬好,放凉,放冰箱冻一会儿或加入冰块,就可以饮用了,适合夏秋季节。
乌梅确实是一味“好吃”的中药,但不是人人可吃,表邪未解及实热积滞者慎服;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之人忌食;菌痢、肠炎初期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