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同样是肺癌,为何我和他吃的靶向药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2-11-14 1454 供稿:本站

“同病不同药?”

同样是肺癌患者,为什么吃的靶向药却不一样呢?

答案在于他们发生突变的驱动基因不一样。

临床上如何确定是哪种驱动基因发生突变呢? 

 

什么是驱动基因? 

相信大家对基因或DNA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基因相当于身体各组件的配方,它会告诉你的细胞如何生产不同的蛋白质,应该怎样工作。肿瘤的“驱动基因”就是指那些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常见肺癌已知的驱动基因包括EGFR、ALK、KRAS、HER2、BRAF、PIK3CA、AKT、MEK、ERBB2、ROS1、NRAS和MET等。正是这些驱动基因发生了突变,才驱动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由于突变的驱动基因的不同,患者对肿瘤的治疗反应也就不同,这就是相同分型、分期的肺癌患者选用不同靶向药的原因。

 

什么是基因突变?

生活中造成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很多,如射线辐射、病毒感染、化学毒害或基因遗传等因素影响细胞在分裂复制或合成蛋白时发生错误。

基因是双螺旋长链,其链条发生改变(即“变异”或“突变”)的方式很多。例如,有的基因缺失一小块片段了,有的被多插入了一块,有的基因复制多了,有的基因长歪了。当基因配方出现微小变化,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功能、数量等,从而使细胞分化不正常、生长失控,导致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个基因也会产生不同位点的突变。比如,EGFR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之一,其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中的错义突变尤为常见,占到了肺腺癌EGFR体细胞突变的85%以上,对EGFR-TKI靶向药高度敏感,缓解率高,属于敏感突变。

然而,当在外显子20上发生插入突变时,常规的EGFR-TKI靶向药治疗的效果非常有限,该类突变较为少见,占EGFR突变患者的9%。

所以,想要知道是哪个驱动基因发生何种突变,就需要开展基因检测。

 

所有肺癌患者,都需要做基因检测? 

答案:不一定。

基因检测大部分是为了靶向治疗,靶向药物不适合所有的肺癌病人,它只对携带特殊基因突变的癌患者有效。这就像一把钥匙(靶向药物)对应一把锁(基因突变),我们首先要知道是什么锁,才能选择匹配的钥匙。若是用错靶向药物,不仅完全无效果,还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使用靶向药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基因检测,明确癌细胞的突变类型。

在肺癌靶向治疗上,目前靶向药物主要是对应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肺腺癌这个亚型,因为这个亚型患者的突变基因比较多。若是被诊断为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应该尽快进行基因检测。相反,如果是鳞癌,或者小细胞肺癌之类,其中很少有患者的突变类型有对应的靶向药物,因此不推荐确诊后就做基因检测,还是应该主要考虑放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

 

面对多种基因检测套餐,癌症患者该如何选择? 

如同体检套餐一样,基因检测套餐也有简单和复杂。有专门的癌种的套餐,也有大panel的热点基因套餐,更贵一些的还有全外显子和全基因组检测(一般用于科研,不推荐)。目前的基因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

01单癌种小panel检测:

针对肺癌的常见已知的驱动基因套餐(比如包含EGFR、ALK、ROS1的三基因和10基因组合等),通常这类检测采用ARMS检测,优点是出结果速度比较快,一般3-4天内出结果;缺点是只包含固定基因和固定突变类型,一些少见的位点难以被检出,另外也存在检测敏感性相对比较低的问题。

02常规panel检测:

一般检测几十到数百个基因,不分癌种对多数靶点突变基因进行检测。这类检测的优点是范围大、覆盖全,能够尽量检测出用药靶点基因。缺点是检测周期相对比较长,一般在7个工作日以上,价格也相对比较高。

03大panel检测:

这类一般检测数百个基因,不分癌种对多数靶点突变基因进行检测,甚至包含TMB、MSI、PD-L1(用来指导免疫治疗)。

 

肺癌患者该如何选择呢?

其实,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预计用药方案及自身条件进行综合选择。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可以按照指南的建议只检测这些常见突变的基因。但如果这些基因没有突变,则要考虑是否是由于其他少见的突变类型导致的,需要做大panel的检测。

总的来说,在癌症精准治疗时代,同病异治,靶向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就是基因检测。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