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糖友们注意,有糖尿病,更易被“肿瘤君”盯上!

发布时间:2022-11-14 473 供稿:本站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目前,全球约有4.24亿人患有糖尿病,到2030年预计可以增加到5.52亿人次,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慢性炎症等症状的代谢异常综合症。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可以引发多种可怕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失明、尿毒症甚至是癌症等)。


 

糖尿病升高癌症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糖尿病会提高癌症风险,胰腺癌发病率增加两到三倍,肝胆癌风险增加两倍,乳腺癌风险增加20%,结直肠癌发病率提高50%等。

糖尿病造成癌症风险升高的原因:

一方面主要是糖尿病和癌症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肥胖、少动、膳食不均衡等不合理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是与胰岛素分泌异常、高血糖、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对身体长期刺激有关(包含对健康细胞的刺激引发癌变信号的改变,或作为能量供应支持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等等),其相关机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远离糖尿病 重在防御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0%)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有效改变久坐模式和不合理膳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5%),摆脱药物,实现糖尿病缓解。

最为有效的就是预防工作做到前面,减少或避免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发展。

 

明确自己是否存在糖尿病风险是实现自我健康管理的前提。

哪些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作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如何自我管理,减少糖尿病和癌症的得病风险?

 

符合下列任意一项者

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5.6-6.9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7.8-11.0mmol/L)。糖尿病前期人群是最重要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约有1.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

2.有糖尿病家族史(双亲或同胞患有糖尿病) 。

3.肥胖和超重者(BMI≥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5.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0.9mmol/L(35mg/dl)]和(或)高甘油三酯 [≥2.22mmol/L(200mg/dl)]者。

7.年龄在40岁以上,且常年身体活动不足。

 

如何预防糖尿病?

 

1.自我监测

1) 高危人群每周至少1-2次自我检测血糖(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定期尿糖检测;

2) 高危人群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和(或)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3) 高血压患者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和(或)进行OGTT;

4) 45岁以上血糖控制正常者3年后复查。

 

2.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改变不健康的营养和膳食,控制总能量、食盐、糖、脂肪摄入。均衡饮食是保持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1)膳食平衡,鼓励摄入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2)食物多样化,以谷物为主: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畜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多种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3)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类食物;

4)适量吃优质蛋白质:鱼、禽、蛋和瘦肉;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食盐≤6g;油25-30g;糖少于50g;酒精量少于25g(男)/15g(女)等;

6)少吃多餐,吃动平衡:按需备餐,不浪费,注重吃动平衡,保持体重,预防肥胖。

 

体力活动和运动

1)根据个人特征(身体健康情况、兴趣爱好、运动禁忌症、运动环境等)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包括适宜的运动形式、频率、时间等);

2)经常性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 ,每周3-5天,150分钟左右(每次30分钟左右,至少持续10分钟),或每周至少累计75分钟高强有氧活动,每周2-3天进行大肌肉群力量练习,每次15-20分钟等;

3)循序渐进,按照身体情况(体质、健康情况、年龄和运动练习目标等)逐渐增加强度;

4)运动过程中,注意防止运动损伤和意外,如肌肉拉伤、关节软骨组织损伤、急性心血管事件等。

 

控制体重

体质指数:BMI正常为18.5-23.9;

超重:24≤BMI<28kg/m² ;

肥胖:BMI≥28kg/m²;

合理控制体重。超重肥胖者:减重5%-10%/年,不可过度过快减肥造成身体损伤。

 

不熬夜,不久坐久立久视

晚睡、熬夜会增加糖尿病几率和癌症风险,应建立健康生活作息,不熬夜、不晚睡,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

 

长时间伏案工作或学习会带来更重疾病风险,坐着不动超过30分钟,就可以起来活动活动。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