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胃息肉会变成胃癌吗?到底要不要斩草除根?

发布时间:2023-04-10 293 供稿:本站

现在越来越多人查出胃息肉,网上一查,提示这是一种癌前疾病,害怕的不得了。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肉?是不是肿瘤?严不严重?要不要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这个长在胃里的“小肉肉”。

Q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乳头状隆起,表面常较光滑,多是由胃黏膜异常增生所致。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是在胃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

通俗说,就好比皮肤上长出的瘊子,可以是一个“独行侠”占山为王,也可以是“梁山108将”各显神通。它的个头也通常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花生米甚至核桃都是有可能的。

Q为什么会长胃息肉?

胃息肉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胃息肉的发生与以下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1.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呼气试验进行检测。

2.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因此对于这类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实用。

3.家族性息肉有家族史或遗传可能。

4.进食热烫、腌制、盐渍食物,吸烟,饮酒,缺乏蔬菜水果等不良生活方式。

5.与慢性胃炎、胆汁反流、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也存在相关性。

Q胃息肉就是胃肿瘤吗?

胃息肉发生癌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1.息肉的大小

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小于1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

2.息肉的组织学类型

增生性息肉癌变率较低。40%的增生性息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会消退,直径≥1cm者癌变风险有所增加,多数国家的指南推荐直径>0.5cm者要切除。

胃底腺息肉可能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有关,其癌变率不到1%。直径<1cm的息肉在停用质子泵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消失;直径≥1cm,通常建议内镜下切除。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60%,而混合性腺瘤癌变率则介于两者之间。这个家伙是潜在的杀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所以,对此类息肉决不能轻敌,一经发现,格杀勿论,术后更是需要定期复查,只要它一出现,就需切除,务必斩草除根。

3.息肉的形态

无蒂息肉癌变率相对高于有蒂息肉。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则约为50%。因此,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间凹陷状极易癌变。

4.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高于单个息肉。

Q胃息肉需要怎么治疗?

1.内镜治疗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损伤小,多数为1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①高频电凝切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②冷活检钳除术:用于胃微小息肉(≤5mm)的一种治疗措施,使用大开口或锯齿缘活检钳治疗微小息肉,息肉完全切除率可明显升高。

③冷圈套器切除术:对于5~10mm胃腺瘤息肉,10mm~15mm的胃无蒂息肉,应首先考虑冷圈套切除。

④尼龙绳及橡皮圈结扎法:通过结扎息肉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⑤对于较大的息肉也可采取内镜下EMR或ESD切除。

2.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内镜下无法保证切除彻底,或者已经发生浸润性恶变者。

Q切除后还需要定期复查吗?

当内镜报告提示息肉是多发性、较大超过1cm、分次或剥离切除、病理报告是绒毛状腺瘤并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或息肉切除时术前准备不充分,胃内大量内容物影响息肉切除时,建议术后3-6月内复查胃镜。

其它情况在术后1-2年复查胃镜。

Q怎样预防胃息肉?

除了遗传因素外,其余的因素都可以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①戒烟戒酒,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等。

②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内疾病。

③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总之,一旦胃镜下发现息肉,不管有无症状,主流观点是:

1.必须进行活检。

2.根据息肉的形状、数量等因素考虑胃镜下切除。

3.对于恶变率高的息肉,建议立即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

4.即使切除后,也需要定期进行内镜复查。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医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