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健康】长时间使用手机 小心脑胶质瘤
据了解,近30年来,脑胶质瘤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年发病率增长1.2%,中老年人群尤为明显。对此,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邓清华主任医师表示,除了遗传因素和空气污染外,手机使用时长或与其有一定的关系。
脑胶质瘤可能与手机使用时长有关
据报道,26岁的南京人小刘大约在两个月前突然发现自己声音毫无征兆地变沙哑了,吃饭时喉咙也总会出现隐隐的不适感,很难咽下去。刚开始的时候,小刘觉得自己可能是患上了慢性咽喉炎,吃点消炎药就无大碍了。可是,过了两个星期之后,小刘吞咽困难的症状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连喝水都变得异常困难,并且还出现头晕乏力、身体发麻、呼吸困难、站立不稳等症状。
随后,小刘赶紧前往医院就诊,全面检查后发现其脑干下方的延髓长了一个胶质瘤,经医生确诊为延髓胶质瘤。由于发现得早,经手术切除后,小刘现已痊愈出院,行动自如。
对此,邓清华主任医师介绍,脑胶质瘤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内胶质细胞恶变所致,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人群,但以65岁以上老年人多见。胶质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也可发生于延髓、脑干、脊髓等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同部位的胶质瘤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胶质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类,一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物模糊;二是神经定位症状,如失语、失读、失忆、运动障碍等;三是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局部小发作或大发作。南京小刘的胶质瘤发生在延髓,由于肿瘤压迫后组颅神经,因此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喝水呛咳。
脑胶质瘤按肿瘤细胞在病理学上的恶性程度,可以进一步分类。一类为低级别胶质瘤,为分化良好的胶质瘤,预后相对较好;另一类是高级别胶质瘤,为低分化胶质瘤,这类肿瘤为恶性肿瘤,预后差。据了解,脑胶质瘤患者中,有3/4为恶性肿瘤。因此,脑胶质瘤的致死率较高。
脑胶质瘤由于恶性程度不同,其所产生症状的速度也不同。例如,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病史往往在几个月甚至上年,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病史往往在几个星期至几个月。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可以初步推断出病变的部位以及恶性程度。但是最终的定位、定性诊断,还要综合考虑其他的检查,包括磁共振以及最终的诊断金标准——病理诊断。
邓主任说,目前脑胶质瘤的致病原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多与环境污染、射线、吸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邓主任特别指出,之前关于手机辐射是否增加肿瘤特别是脑肿瘤的发生,这一疑问在最近报道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中趋于一致,即手机辐射增加脑肿瘤的发生风险,累计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开始使用手机的年龄越轻,脑肿瘤的发生风险越高。总之一句话,手机使用与脑胶质瘤的发病脱不了干系。
治疗多以外科手术为主
在治疗方面,邓主任介绍,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留神经功能。”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所以一般通过手术无法切除干净,高级别胶质瘤,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单纯手术治疗中位生存期仅半年左右,术后辅助放疗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生存期。当然,胶质瘤患者在术后还应加强康复管理,应及时进行语言、运动、认知等方面的康复。
而在预防上,邓主任强调应远离烟草,同时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水、土污染等)带来的伤害,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更应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这是因为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中,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所以他们在使用手机时,脑部吸收的辐射会比成年人更高。
邓主任提醒,要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抽搐、轻偏瘫和语言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尽早接受专门检查,做到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