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癌痛治疗无须抗拒止痛药

发布时间:2014-09-23 4323 供稿:本站

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着癌痛的折磨。在我国,目前每天也有超过100万的癌症患者在遭受疼痛的折磨。普遍的患者更担心止痛药成瘾的问题。专家指出,只要做到科学、规范,完全不必担心成瘾,80%以上癌症患者的疼痛能得到有效控制。

怕上瘾不敢服用止痛药

就在一个月前,45岁的王女士患肺癌骨转移出现疼痛,服用了常规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后,疼痛不能控制,医生给出了吗啡类药的处方,嘱其按医嘱服药,3天后来复诊时仍然说很痛,影响睡眠,医生详细了解了服药的情况,结果王女士道出了原委,原来她担心的问题是现在就吃了效力最强的药,以后再痛了就无法治了。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杨国良博士解释,即使以后疼痛加重,仍然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品种的阿片类药物来获得很好的止痛效果,无须担心“无药可用”,听到这样的解释后,王女士放心开始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止痛药物,疼痛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也对继续治疗有了信心。

“还有的患者有这样的顾虑,一旦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物就不能停药。”杭州市肿瘤医院(市一医院集团吴山院区)肿瘤综合病房丁纪元主任说,其实,只要疼痛得到满意控制时,可停用或减量阿片类药物,可以随时安全停用阿片类镇痛药或换用非阿片类药物。建议对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逐渐减量停药,减量时观察患者的疼痛等情况。

止痛药并非都是晚期才用

不少人以为只要癌症病人用上了止痛药物,尤其是用上了可待因、吗啡等阿片类止痛药,就说明已进入癌症的“终末期”。

50来岁的陈先生得了鼻咽癌,他和医生谈病时,一副冷静的样子,但他担心的是接下来的几个月会遭遇疼痛的折磨,还有可能“痛不欲生”。他问医生:“吃太多止痛药是不是会上瘾?是不是说明已经晚期了,不吃止痛药可以吗?”

丁纪元表示,许多癌症病人惧怕所谓的“终末期”来临,癌症疼痛拒绝使用止痛药;或者因疼痛难忍,病人开始使用止痛药,但以为“终末期”来临,从而丧失了继续治疗和生存的信心。

癌痛,是大部分癌症患者要经历的一道坎,目前在我国有癌症病人超过700万,其中51%~62%的病人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约40%为轻微疼痛,60%为中重度疼痛。

“止痛药可有效缓解80%的癌痛。”丁纪元表示,原来止痛药都是晚期才治疗的,认为癌痛晚期肿瘤才会压迫神经,固有的分泌才会引起疼痛。其实,早期癌症病人也可能会引起疼痛,现在已经及早做疼痛治疗,使病人的生存能够延长,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癌症疼痛治疗已经贯穿在整个治疗疗程中,不分癌症分期。

“越早治疗,对晚期癌症疼痛效果越好。”他建议,在癌症早中期就应该开始对癌症疼痛进行疼痛介入治疗。

阿片类止痛药成瘾可控

据介绍,癌症患者中,疼痛发生的几率高达90%。癌症疼痛是属于慢性或持续性疼痛的一种,出现以后会持续很久。持续的疼痛感受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而且能影响患者的免疫能力,导致病情加速进展。

杨国良介绍,目前临床上将治疗癌痛的药物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即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第二阶梯为弱阿片类药物,如奇曼丁片,第三阶梯为强阿片类药物,如羟考酮缓释片。

而对于癌痛药物的给药原则遵循着: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等5大原则。所谓“按阶梯给药”就是按照上述三个阶梯进行给药:对轻度疼痛采用第一阶梯药物,对于中度至重度疼痛采用二阶梯、第三阶梯药物治疗。

那如何分清癌痛属于轻度、中度或重度呢?杨国良表示,或者可以用疼痛是否影响睡眠来做一个初步的判断: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正常生活,不影响睡眠为轻度疼痛,可以使用第一阶梯药物,这些药一般都是非处方药,可自己在药店买到,疗效肯定,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疼痛影响睡眠时,就是中度以上疼痛,可以使用用第二阶梯止痛药或者直接使用第三阶梯药物,如羟考酮缓释片等。

“以镇痛为目的使用吗啡,其成瘾的实际发生率极少,所以对于疼痛的治疗不要拒绝止痛药,不要担心止痛药上瘾问题。”

丁纪元称,如肿瘤患者发生便秘的几率较高,常常由于卧床,运动减少,进食差,以及疾病本身所致,对于止痛药引起的便秘,合理使用缓泻剂,多饮水等可以很好预防和避免便秘的发生。其他不良反应都会持续一周左右,身体变得耐受。

关于止痛药成瘾的问题,丁纪元认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躯体依赖,表现为突然停药时出现停药综合征,但这并不影响药物的正常使用,也不是成瘾的表现,只要注意逐渐减量即可。躯体依赖不是精神依赖,心理产生依赖才叫成瘾性。

杨国良说,用来减轻疼痛的吗啡剂量,完全不足以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也不会让人上瘾。同时,医生在使用吗啡等药物时,往往会配合辅助止痛药来治疗癌症疼痛,以降低吗啡类药物的剂量。所以癌症病人在出现癌症疼痛时拒绝止痛药,完全没有必要。

媒体链接:9月19日《生活与健康》A10版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