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需要重新抽血?检验科医生的这个忠告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3-06-05 399 供稿:本站

有时候,在医院抽血做检查也不是抽完就完事了,检验科的医生可能会喊你回来重新抽血,你有没有遇到过?

“是怎么回事儿?”“什么是标本溶血?”“我来抽血,标本溶血会发生在我身上吗?”“标本发生溶血,我该怎么办?”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着临床结果的准确性,其中溶血是对检验结果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因素。当被告知“标本溶血、请重新采集”时,应当如何正确应对?

什么是标本溶血?

标本溶血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遭到了破坏, 红细胞内物质释放到血清中,对电解质、酶等结果产生影响。溶血严重程度可根据血清中出现的血红蛋白(红色)的量确定。

标本为什么会溶血?

正常血液标本离体后发生自然凝固,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

溶血标本因红细胞破裂而外溢的血红蛋白经离心进入上层血清(或血浆),会使原本澄清的淡黄色液体变为淡红色。

一般来说颜色越深,代表溶血程度越严重。溶血的原因很多,但总的来说,溶血原因主要有:

疾病因素

若患者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如红细胞膜缺损)、血红蛋白病(如镰形细胞贫血症)、高胆红素血症、肝病获得性溶血疾病(如输血反应)等疾病,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引起PH值变化较大,容易引起药物溶血反应等体内溶血相关病症的情况下,抽出血液可能已成为溶血状态。

穿刺抽血困难

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血流不畅或严重脱水、休克、恶病质等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静脉充盈不良、弹性差、静脉塌陷、管腔变小等因素,使血液流入负压管内的速度变慢,采血时间延长,部分血液凝固,细胞机械破坏,造成溶血。

标本溶血对哪些检验项目结果有影响

在生化项目中溶血主要对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等有影响,对血清钾(K)也影响特别大。

在免疫项目检测中,溶血对化学发光法或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所检测的项目的影响报道较多。其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很大,可使结果升高。

其他受到影响程度尚不明确的有钠、镁、铁、氯化物、总蛋白等,同时溶血对有些项目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以及对部分项目的影响尚不明确。

标本溶血临床案例

以对我们正常生命活动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的电解质“血钾”为例:

原因分析:正常人体血钾波动范围较小(血清钾浓度为3.5-5.3mmol/L),当血清钾浓度偏离正常范围时,可被判定为“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神经肌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脏停搏。

已知红细胞细胞内钾浓度为细胞外钾的20倍左右,当1%红细胞溶血后,血清浓度(活性)便可升高24.4%。

电解质正常的患者若因标本溶血导致血钾指标升高,被误当成“高钾血症”处理治疗,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现在大家是否能理解当检验科医生遇到溶血标本时,会“不留情面”地喊你重新采血了呢?

一般情况下,标本溶血会降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对疾病的诊断。所以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容小觑。

为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医师一旦发现溶血标本后都会谨慎处理。第一时间与临床联系,首先排除体内溶血的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重新采集标本以保证标本结果的准确性。

拿到“重抽标本”后,检验科医生也会尽可能地以最快速度完成标本检测、出具报告以减少患者二次等候报告的时间,以免耽误诊疗。每一份准确、客观的检查结果,离不开检验科医生的专业与执着,更离不开医患间的信任与配合。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