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面对“阳了”,中医能做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大家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阳了”“发热”“咽喉痛”“全身痛”……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院中医护理团队,为大家总结了一套实用的中医特色预防方法,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选用。
(一)药物干预
1.代茶饮:生黄芪9g、金银花5g、广藿香3g。每日一剂,开水泡服,代茶频频饮服。适宜普通人群的预防服用。
2.玉屏风颗粒:每次5克,一天三次。适宜容易体虚感冒、自汗恶风者预防服用。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
1. 艾烟消毒房间:预防疫情传染
用艾烟给房间消毒防疫方法:点燃艾条、艾叶或艾绒,让其充分燃烧半小时。烟雾缭绕密闭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每天一次。燃艾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人最好离开房间。艾烟氤氲,弥漫到整个房间,无死角除湿消毒,可以有效防止人传人现象。
2.艾灸穴位:祛湿强体改善内环境
预防新冠肺炎,既得选穴增强免疫功能,又要选穴祛寒与湿,才能事半功倍。
取穴:艾灸中脘穴可健脾胃祛内湿要穴、艾灸大椎穴可散表寒祛湿,艾灸身柱穴可宣肺清热、补肺强,灸足三里、上巨虚、地机3个穴位可温阳散寒、除湿健脾和胃,如患者有腹泻症状,可加灸神阙、天枢、气海、关元等。
温和灸每穴15分钟,每日1次,或每穴灸10~15分钟,隔日1次。可交替选用不同穴位每天施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继续施灸5次,10次为1个疗程,以上午艾灸为佳,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央视新闻推荐了“一艾三用”的预防新冠肺炎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即:闻艾香(烟),宣达肺气,通上焦;艾草泡脚,暖养下焦;艾灸中脘、神阙、关元,约30分钟到40分钟,温通气血!
推荐浴足方:桂枝、荆芥、川芎各30g,艾叶、松节各15g,红花、当归各10g,白芷5g。共煎煮,取温热药液浴足,可活血通络、散寒除湿。
3. 穴位按摩:
(1) 按揉合谷穴
方法: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拇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在两侧合谷穴上按揉持续时间各约3~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
(2)按揉风池
方法:双手放在头部两侧,掌心对着耳朵,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的风池穴上。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手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
4.耳穴压豆
常用耳穴:支气管、肺、肾、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
方法:耳穴压豆是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豆贴敷于相应耳穴并稍加压力,以穴位产生酸麻重胀感或发热为度。贴敷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留3~5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3~5次为1个疗程。
5.拔罐
背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作用:拔罐是简便的中医康复手段,在调节亚健康状态、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较好效果。
注意事项:拔火罐应注意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留罐时间不宜太长,拔罐时如出现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等应立即停止,并平卧休息。
6.饮食有节
常言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说明湿邪粘腻极其不易祛除。要注意去除内湿要从源头做起,健脾祛湿,以防湿邪缠身。可用山药、炒薏米、赤小豆熬粥。
饮食调护根据体质特点,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如平和质,推荐食用山药、百合、莲子等;如气虚质,推荐食用黄芪、西洋参;如阳虚质,推荐食用韭菜、当归、生姜、羊肉等;如痰湿质,推荐食用山药、茯苓、冬瓜、薏苡仁、陈皮;如湿热质,推荐食用马齿苋、绿豆、红豆;如过敏体质,推荐使用大枣、葱白、鸡肉等。
银耳雪梨百合羹
组成:银耳、雪梨、百合、冰糖。
用法:银耳用温水泡20分钟,将泡好的银耳去根,撕成小块。雪梨去皮核,切成小块。百合掰成小块。将所有原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调成小火炖煮20分钟。
每日三餐规律进食、七分饱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样,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多饮水。忌生冷,少吃肉食与甜味食品,避免伤脾生湿。
7.起居有常、劳逸有度、情志畅达
作息规律,夜卧早起,保障充分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和节气保健。应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
运动疗法:运动适度,可学习传统保健强身方法,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应保持心情愉快,切勿发怒,顺应自然规律,不厌长日,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