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肠癌频频盯上年轻人?这些“肠”识,必须get起来!

发布时间:2021-07-12 3000 供稿:本站

26岁的年轻小伙子小王(化名),在一年前一次饮酒后出现左上腹胀痛伴有黑色稀便,大便次数增多,黄疸发热等症状。症状持续数天后缓解,他自己并未在意。

大约在半年前,小王再次出现无明显诱因左上腹轻度胀痛,并伴黑色稀便2~3次、乏力、食欲不振,进食后症状加重,排便后缓解,活动后胸闷气喘,休息或者平卧缓解,于是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检查。CT检查后考虑结肠恶性肿瘤伴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转移,肠镜活检病理为腺癌,肝肿块穿刺活检符合结肠腺癌肝转移。

26岁,结肠癌肝转移,当你听到这个消息时会不会感到很震惊。其实,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癌症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15-39岁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据了解,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其中结直肠癌发病率第二位,病死率第五位。患癌后,仅依靠治疗是无法遏制癌症危机的蔓延,预防才是抑制癌症的长期战略。


 

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有研究表明经济发达的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高,因此又称富贵病。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动、吸烟、酗酒、精神压抑等。

肠道疾病:大肠腺瘤患者患大肠癌的危险增加3倍。

遗传因素:10%-30%的大肠癌患者有家族史、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错构息肉综合征等。

 

既然了解了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那么我们要怎样通过现有的手段

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预防结直肠癌 做好这三步

 

一级预防

1.管住嘴: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单调饮食、偏食及烤炸熏腌类食品,戒烟、避免酗酒。

2.迈开腿:经常进行体力活动可影响肠道蠕动,利于大便排出,减少患病风险。

3.治疗癌前病变: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等。

4.做好高危人群筛查。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本人有肠道息肉病史;

 

同时符合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指标者:

A.慢性便秘(近两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B.慢性腹泻(近两年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C.粘液血便

D.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E.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F.慢性胆道疾病或胆囊切除史

筛查方式:粪便潜血试验、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等。

 

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结直肠癌的发生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到浸润性癌,约经过10-15年,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进行干预治疗。所以,一定要做好早诊早治,切勿拖延。

 

三级预防

肿瘤患者积极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式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适当的放化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以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肠镜筛查建议

一般人群筛查:年龄50-74岁,无异常者每5年1次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筛查:有I级亲属家族史者,建议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年龄提前10年开始,以后每五年一次。

腺瘤性息肉综合症患者或致病突变携带者,建议每年做肠镜检查。

Lynch综合征(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家系中携带致病突变者,建议20-25岁开始接受肠镜检查,每2年1次,直到40岁,然后每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便血、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贫血、腹部包块,就该提高警惕了,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供稿:病理科/张婷婷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