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 不是营养品

发布时间:2017-10-05 6576 供稿:药剂科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简称白蛋白)是由健康人的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提取并经病毒灭活后制成。该药价格昂贵,临床滥用普遍,因此其用药的合理水平不仅影响患者医疗费用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有限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白蛋白的6大误区

       误区1:白蛋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与人体免疫反应的是免疫球蛋白,而白蛋白与免疫球蛋白分属不同种类的蛋白,球蛋白与机体的各种免疫功能息息相关,而白蛋白并不参与机体抗体的形成,没有免疫功能,它在人体内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胶体渗透压。所以说白蛋白是不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的,相反,白蛋白中某些成分如微量α-1酸性糖蛋白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误区2:白蛋白是很好的营养补品,有强生健体的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对营养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人参、燕窝、冬虫夏草、鹿茸……这些已经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知何时,人血白蛋白成了人们心目中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万能针剂”。而我们人体的白蛋白生理性营养作用表现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机体内的氮源,为各种组织提供蛋白营养。而当氮代谢正常时,应用白蛋白补充营养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没有什么差别,反而弊大于利。
因为白蛋白不仅缺乏人体必需的一些氨基酸,而且白蛋白输入人体分解后,再利用率相当低;给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还会抑制机体自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解,并有使循环负荷加重,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误区3:白蛋白能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尤其是对晚期肿瘤患者更有好处。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对危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明显的作用。白蛋白不是万能药,对那些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大,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输入白蛋白只会加速肿瘤的增长,而对肿瘤患者身体的恢复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使病情恶化。因此在肿瘤科,只有在患者血浆蛋白明显低下(血清白蛋白<20g/L),全身水肿或腹水较明显,其他治疗方法又不能纠正低蛋白血症时,才会偶尔使用白蛋白1-2次给予支持治疗。


        误区4:输入白蛋白可能传染乙肝、艾滋病等血液方面的传染病。
       人血白蛋白是从人血浆中提取的非变性、纯净的白蛋白制剂。目前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是在有稳定剂时,经60℃加温灭活病毒10小时,在这种条件下,HBV、HCV、HIV等病毒均已丧失传染性;且白蛋白无抗原性,可反复输注,比输注血浆或全血安全很多。


        误区5:白蛋白可作为一线扩容剂。
       白蛋白为含有58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6458的多肽,与盐和水相比,更不易透过血管膜。有报道称每5g白蛋白保留体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相当于200mL全血或100mL血浆的能力。故白蛋白常被临床医生作为术后一线血容量扩容剂用于增加循环血容量并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然而根据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要求术后扩充血容量,应首选晶体溶液,其次为非蛋白胶体,最后才是白蛋白。此外,基于药物经济学考虑,白蛋白医疗费用远高于其他扩容剂,故白蛋白不应作为常规扩容剂用于体液治疗。


        误区6:白蛋白有助于伤口愈合。
       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故临床医生惯性的认为输注白蛋白有助于伤口的愈合。然而循证医学研究表明,白蛋白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预后等效果方面并不理想。

       正确认识和使用人血白蛋白
       白蛋白临床输注指征:
       1、大面积烧伤24 h后

       2、急性创伤性休克

       3、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血液置换治疗

       5、肾透析

       6、严重的低蛋白血症

       7、腹水

       8、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等

       9、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不良反应:

       偶见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和过敏反应。快速输注时可引起血管超负荷,导致肺水肿。


        禁忌:
       1、对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
       2、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量的心力衰竭患者。
       3、严重贫血患者。
       4、肾功能不全者。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使用剂量由医师酌情考虑。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等所致休克,可直接注射本品5-10g,隔4-6小时重复注射一次。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白蛋白缺乏症时,可每日注射本品5-10g,直至水肿消失、血清白蛋白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就医指南 -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