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丝带月】“乳”此烦恼 | 应对“慢性子”的乳腺癌可以这样做……

现年61岁的王阿姨是社区里文艺达人,经常带领社区居民跳广场舞、做手工等,活跃于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如果不是特别熟悉她的人,丝毫看不出,她其实是位乳腺癌患者。17年前,王阿姨患上乳腺癌,手术后做了7个周期的化疗,之后一直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他莫昔芬。两年前,王阿姨的病情突然进展,出现肺、淋巴结转移,4个周期化疗后,一直口服阿那曲唑内分泌治疗至今,恢复得不错。
为什么王阿姨在手术、化疗后还要做内分泌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小常识。
内分泌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手段之一,主要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从1896年采用卵巢切除术的外科手段来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到20世纪70年代内分泌药物的出现,从他莫昔芬到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和2002年的氟维司群,再到近年内分泌联合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如mTOR抑制剂、CDK4/6抑制剂、PI3K抑制剂等,内分泌治疗由外科治疗跨越到了靶向治疗时代。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适用人群较为广泛,理论上说,只要是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患者都可以接受内分泌治疗。可用于各期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包括早期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晚期姑息治疗。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较轻、使用方便、费用相对较低,且内分泌治疗一旦有效,其缓解期一般较长,失败后还可以更改其他内分泌治疗药物。因此,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无病间期较长、肿瘤进展缓慢、病变局限在乳腺、骨和软组织以及无症状、肿瘤负荷不大的内脏转移患者,可以优先选择内分泌治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托瑞米芬),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氟维司群)和中枢性的抑制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
王阿姨在17年前乳癌改良根治术及辅助化疗后,序贯他莫昔芬治疗,属于绝经前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而2年前出现远处转移,化疗后使用阿那曲唑治疗,属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姑息内分泌治疗。两个阶段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都是比较经典的,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内分泌治疗通常是高效低毒的,但是由于需要长期给药,也不能忽视内分泌治疗药物长期应用带来的一些副反应,比如静脉血栓、骨质疏松等。所以,患者在做内分泌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定期复诊,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副反应带来的危害。
专家介绍:
吴昂
肿瘤内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
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会胸部介入学组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肿瘤精准诊治专委会委员、肿瘤诊疗一体化专委会委员、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杭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兼秘书。
擅长:从事肿瘤内科诊治工作十余年,对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肺癌、乳腺癌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治。
普通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供稿:肿瘤内科一病区/吴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