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我倾尽所有 你回馈真诚

发布时间:2021-02-02 6210 供稿:本站

“这里会有许多不经意的善意,或许因为这里聚集着太多人间的苦难,所以这些善意会一下子就击中你的心……这是一个对生命充满仁慈、尊重的地方。”

这段话摘自一篇名为《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的文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外科一病区一位患者家属写给全体医护人员的文章。

文章中,家属用朴实而温暖的文字,记录了一段浓浓的医患情深……

“没有亲人的房子只是旅馆,

肿瘤医院成了我另一个家”


三个月前,文章的作者丁女士发现父亲频繁恶心呕吐,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联想到父亲患有结肠癌,做过肿瘤切除手术,丁女士不敢大意,在朋友的推荐下陪父亲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经检查,丁大伯出现了严重的肠梗阻和腹水。

或许是被病痛折磨的,也或许是对癌症的恐惧,在消化道肿瘤专家胡剑鸣主任医师的诊室中,丁大伯眉头紧锁,满面愁容,嘴里念叨着“不治了,放弃吧。”

尽管丁大伯病情严重,但在市肿瘤医院,越是疑难的患者,越要尽心尽力救治。胡剑鸣主任首先当起了心理医生,一面帮助大伯疏导悲观情绪,一面讲解积极治疗的益处。功夫不负有心人,丁大伯终于同意住院治疗。

父亲住院后,丁女士全程照顾,几乎把医院当成了另一个家。


“这几个月,父亲住院,我几乎都奔波在单位和医院之间。没有亲人的房子只是旅馆,肿瘤医院成了我另一个家。我时常会有一种感觉,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会特别感谢老天赐予我的这段日子。这段日子,让我决绝放弃一切不必要的事务和父亲待在一起;让我可以那么直观地感知苦难底色上的人情冷暖;让我可以在医院几百年的老樟树下静心聆听老庄的课程,或许没有比这更好的听课地点了……”丁女士在文章中写道。


“活着一天,就要好好看世界”


由于肠梗阻严重,丁大伯只能靠胃管补充营养,住院初期每天都闷闷不乐,也几乎不与人交流。这些被肿瘤外科一病区的护士们看在眼里……

怎么才能帮大伯打开心结?护士长俞倩想到了“焦点解决教练”。“每周五晚上,全院护理人员都会进行线上或线下焦点解决教练学习,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大家基本上养成了以积极视角,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

于是,除了正常的护理之外,俞倩和其他护士们经常去和丁大伯聊天,有时讲讲外面发生的新鲜事,有时夸夸他今天的精神状态……



丁女士也在文章中记录下了这一切。

“我父亲不爱说话,几个年长的护士会经常过来和他聊聊天;他有阶段想回家放弃治疗了,主治医生会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劝解他,仿佛自己的家里人一样劝……我陪床的时候不怎么订饭,送饭的护工以为漏订会把多出来的粥给我一碗……”


渐渐地,大伯找回了生活的信心。现在,只要医生或护士来到病房,丁大伯总会主动打招呼,“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医术好,心地也好的人。现在,我活着一天,就要好好看世界。


家属的通情达理

也让医护人员倍感温暖


看到丁女士的文章时,医护人员们感到既意外又温暖。“患者生病就医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选择了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尽可能帮患者减轻病痛。”胡剑鸣主任说。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