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肝炎日”:让我们聊聊肝脏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7-08-30 7289 供稿:医院办公室

       中新网浙江新闻7月29日电 加班、熬夜、疲惫……这是某网站女编辑王雅珊生前常有的生活状态,年仅28岁的她因肝癌不幸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世人震惊、惋惜之余,不禁发问不良生活习惯能引发肝癌,是真的吗?

在“世界肝病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肝脏那些事儿。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其重量约为人体体重的2%。作为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24小时都在“工作”,被形象的喻为人体的“化学工厂”。

       “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容易诱发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屠建国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观察出近年来肝癌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屠建国表示,根据现有资料或临床分析,肝癌的病理过程复杂,其发生主要与病毒感染、酗酒、基因遗传、不良饮食习惯及环境因素有关。在中国,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癌的第一因素,当前原发性肝癌患者中,75%乙肝病毒呈阳性。

       “目前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途径是接种甲肝、乙肝和戊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还能间接预防丁肝。”浙江省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据悉,通过疫苗接种,中国的病毒性肝炎控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国的甲型肝炎报告发病率从90年代的60/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55/10万;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0%左右下降到1%以下,五岁以下儿童下降到0.32%。

       记者从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共计接种甲肝疫苗18万剂次、乙肝疫苗近47万剂次。其中,适龄儿童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率超过99%。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持续下降。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新生儿、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输血或者血液制品者、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等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中医治疗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会根据患者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强调对肝脏的护理。”屠建国表示,中医特别之处在于,治疗肝病具有稳定性,不易复发。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HAV,HBV,HCV,HDV,HEV)五种肝炎病毒。

       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多为急性发病,目前均有疫苗可以预防;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目前只有乙肝病毒可以通过疫苗预防。丁肝病毒只有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被感染。

       预防病毒性肝炎新途径——规律生活、中医调理。

       1.重视体检。

       2.多运动、多休息。

       3.注意饮食,宜粗不宜细。

       4.减少烟、酒摄入。

       5.注意情绪调节,忌忧忌怒。

       6.适当的调补,可适当选用一些平和的药材进行食补。选择药材时以党参、黄芪、山药、米仁、红枣、桂圆、西洋参为主。

       媒体链接:7月29日《中新网浙江》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