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PET-CT临床价值几何
在近期召开的“杭州西湖核医学国际高峰论坛”会议上,核医学分子影像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专家热衷探讨的话题。尤其是PET-CT的临床价值,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
据杭州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赵春雷介绍,PET-CT能较准确地发现早期肿瘤,对黑色素瘤、淋巴瘤、肺癌、乳腺癌等尤其敏感。有肿瘤家族史、危险品接触史的人群,以及40岁以上逐步步入肿瘤高发年龄的人群,都适合每一到两年做一次PET-CT。
什么是PET-CT
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简称,它是目前分子影像领域最先进的仪器。PET用到的放射性同位素如碳、氨、氧、氟,都是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因此成像能够真实地反映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和病理改变,并可进行独特的数据定量分析。
PET对于肿瘤的评价体系在五个方面,它可以早期探测肿瘤、鉴别良恶性;评价肿瘤分期;判断肿瘤是否扩散或转移,还可以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关于PET-CT的费用,赵主任说,PET刚刚出现时费用很贵,通常超过10000元/次,随着PET-CT的逐渐普及,PET-CT检查的费用也在逐渐降低,目前浙江省一次PET-CT检查的费用在7500元/次,全省共有PET-CT12台,杭州市内有5台。
PET-CT检查尚未被医保覆盖,但对于一些PET-CT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恶性肿瘤来讲,未来PET-CT进入医保的可能性很大。
很多人担心PET-CT的辐射,对此,赵主任解释道,PET-CT检查使用的显影剂一般为18F-脱氧葡萄糖,18F的半衰期时间只有110分钟,注射显像剂后,放射性核素一方面自身不断衰变,另一方面会通过尿液排出,因此受检者身上的放射性会迅速降低,一般在注射显像剂5-6小时后放射性就降至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极低水平,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没有问题。PET-CT可以说是非常安全的检查。
“现在CT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检查手段,要想再精确一点还可以做增强CT,但这些都只是局部的检查。PET-CT虽然是全身检查,但辐射剂量只有局部增强CT的3/5,所以完全不必担心PET-CT的辐射问题。”
PET-CT在各种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
“早期肺癌很难通过常规胸片发现,医院常用低剂量螺旋CT来检查诊断肺癌,但CT扫描只能发现大于1厘米的病灶,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早期肺癌就束手无策了。而且存在假阳性及过度诊断。”赵主任说,CT检查发现早期肺癌的概率只有20%,高达70%的癌症病人被检出就已经是中晚期恶性肿瘤,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然而,PET-CT对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却能达到90%以上。主要是通过在人体注入18F-脱氧葡萄糖,这些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能迅速找到癌细胞,进入到癌细胞里面,将癌细胞的活动情况利用光波反映出来并传回计算机。根据这些信息,计算机在一小时内就能生成图像,从而判断出人体内哪些部位发生了癌变。
就在今年,中国抗癌协会新出了《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其中明确指出,PET-CT检查是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
淋巴瘤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年。
PET-CT在淋巴瘤诊断治疗中的作用,首先在于能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这对于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PET-CT正是凭借显像剂18F-脱氧葡萄糖来针对淋巴瘤进行诊断。当显像剂被注射到人体之后,一旦发现体内存在肿瘤组织,则会大量浓聚到病变部位,再通过PET-CT进行扫描,就可以准确鉴别淋巴瘤是否存在,并且确定淋巴瘤病灶的准确位置。
其次,可对淋巴瘤进行分期。淋巴瘤的分期是指在治疗之前对病情作出的评估,准确的分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针对适合放疗的病人,可以为放疗部位进行定位。
此外,还可对淋巴瘤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估。由于淋巴瘤在放、化疗之后所残留的病灶组织依然可以摄入18F-脱氧葡萄糖显像剂,因此PET-CT能够准确诊断出淋巴瘤治疗后的残余肿块,并可准确检测其复发情况,这对于淋巴瘤的复查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
乳腺癌早期一般不易发现,最早的诊断乳腺癌的方法是B超、X线,接着发展到CT、核磁共振等检查,由于乳腺癌位于体表,一般以上这些影像学检查再加上肿块病理活检,就可以确诊了。但这些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肿块特别小的时候,例如小于1厘米,或者某些部位的转移,例如骨转移但还没有形成骨破坏时,这些检查方法有时候就无法诊断。
在这种情况下,或者一些其他的检查方法不能确诊的情况下,PET-CT检查有非常大的帮助。它可以早期发现一些比较小的转移灶和原发灶。此外,PET-CT检查可以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还有助于在治疗阶段对乳腺癌进行正确的分期。
“对于有乳腺疾病病史、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或疑似乳腺癌患者,建议做PET-CT检查。”赵主任说。
结直肠癌
虽然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但结直肠癌易转移和复发。赵主任说,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率高达30%-40%,且多发生在术后两年内。直肠癌转移通常有四种方式:局部扩散、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主要转移到膀胱、前列腺、子宫、小肠、肝、胃、胰、骨、脑、卵巢等部位。这其中只有1/4的患者有计划再进行手术治疗,但及时的诊断可使这一机会提高到70%。
直肠癌一旦转移,通过B超、CT或核磁共振都无法全面检查到各个部位,临床目前能全面检查转移灶的只有PET-CT分子影像学设备。PET最重要的应用就在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复发,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找出转移的位置、多少、大小等精确数据。
PET-CT也有一定局限性
然而,对于其他一些癌症,PET-CT也有一定的局限,比如泌尿性肿瘤或脑肿瘤,因为这些脏器本身生理性摄取较高,即使得了肿瘤跟正常的结构组织也难以区分。再如消化道肿瘤,由于本身敏感性差,再加上黏液性、胶冻样物质较多,这些物质不摄取显像剂,从而造成假阴性。因此,甲状腺癌通过B超检查最好,消化道肿瘤通过胃肠镜检查最准确,脑肿瘤则用核磁共振检查更好。
赵主任表示,18F-脱氧葡萄糖是临床是最常用的PET-CT显像剂,但它并不是肿瘤特异性示踪剂。炎症细胞、肉芽肿细胞均可摄入18F-脱氧葡萄糖,因此,在部分病例,单纯依靠PET鉴别良恶性会有假阳性表现。
此外,尽管PET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较一般的核医学方法高出不少,但实际上,PET依然是一种低数据量、低分辨率的显像方法。PET的分辨率不足,只能显示大于0.5厘米的肿瘤,过小病灶则无法显示。
媒体链接:4月28日《生活与健康》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