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乳腺癌早期筛查有三种手段

发布时间:2015-03-18 5418 供稿:本站

       2015年是“3·8”妇女节105周年,杭州市肿瘤医院举行大型义诊活动,各科专家现场开讲各种女性健康知识,乳腺癌成为焦点话题。

       杭州市肿瘤医院罗定存副院长提醒,由于乳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只能通过B超、钼靶、核磁共振等检查手段进行早期筛查。一般在月经后1周检查最佳。

乳腺癌发病增幅较快

       3月8日上午,杭州市肿瘤医院讲座现场,36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平时忙于工作一直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状况,直到前段时间媒体曝出某明星罹患乳腺癌逝世的消息,才让自己警觉起来。这次主要是想了解一些关于乳腺癌的健康知识,以及平时的预防方法。

       罗定存副院长说,我国女性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为22.1/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每年有近18.7万新发病例,预计15年后将超过24.3万。

       杭州市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邓清华说,我国原本属乳腺癌低发地区,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居住环境的改变,职业压力的提高以及雌激素类药物和保健品的滥用,有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十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增加了37%,新发病例年平均增长3%-5%,高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乳腺癌发病率上升更加迅速。

早期筛查可降低20%死亡率

       乳腺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如疼痛、瘙痒等,但是往往有一些蜘丝马迹可循,如无意中触摸到乳房或者腋窝异常肿块、乳头自动流出液体或出血、乳腺皮肤橘皮样改变等。

    “当然,更早期的病变则只有通过先进的检查手段如B超、全数字化钼靶、乳腺核磁共振等才能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十多年前对8项大型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提示,乳腺癌筛查可降低20%的死亡率,乳腺癌发现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期越长。”杭州市肿瘤医院放射科主任周健说,女性朋友应当每月定期自我检查一次,并建议女性40岁开始到正规医院进行乳腺癌筛查,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如下述)甚至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岁。

       乳腺癌高危人群包括以前患过乳腺癌或有良性乳腺肿瘤史的患者;有乳腺癌家族史,若直系亲属中有一人以上患乳腺癌,那么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大;第一次妊娠年龄大于30岁的妇女,及从未生育过的妇女;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绝经后体重超重的妇女;患某些慢性乳腺疾病(如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病等)的妇女;月经初潮年龄在12岁之前,或停经在55岁之后的妇女;长期应用雌激素以控制更年期症状的妇女,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中度增加;一侧乳腺癌患者,对侧乳房生癌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5-7倍。 

三种筛查手段 各有优势点

       目前的乳腺检查,临床上常用3种方式:彩超、钼靶和磁共振。磁共振价格较贵,检查耗时较长,一般不作为疾病普查和筛选的首选检查手段。临床中,医生会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要,建议患者选择B超或钼靶。

    “彩超和钼靶由于原理不同,各有优缺点。”放射科主任周健说,钼靶X线摄影能够清楚地显示乳腺内的微小钙化及腺体扭曲,对0.5~1.0厘米的乳腺肿块发现率较高,但容易受致密的乳房腺体干扰;超声检查难以鉴别小于0.5厘米的乳腺肿块的性质,也不容易发现微小钙化,但致密的乳房腺体不会干扰其诊断,对大于1厘米的肿块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

乳腺检查的时机:月经后1周检查为佳

       在女性正常的月经周期中,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乳腺组织会出现规律性的增生和复旧(即复原)。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乳腺出现增殖样变化。排卵以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同时催乳素也增加,到月经来潮前3~4天,小叶内导管上皮细胞肥大,叶间和末梢导管内分泌物也增多。因此,月经前可感到乳房发胀,乳房稍变大,甚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触痛,有时可触及块状结节样物,此时体检,难以区别良性增生与细小肿瘤。

       月经来潮后,雌、孕激素水平迅速降低,雌激素对乳腺刺激减弱,乳腺组织出现复旧变化,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分泌减少,细胞萎缩甚至死亡、脱落,乳腺腺泡及小叶体积缩小,这时乳房稍变小、变软,疼痛和触痛缓解甚至消失,增生结节也随之缩小或消失。因此,月经后大约1周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机。

       需要提醒的是,乳房检查一定要到乳腺专科,先请有经验的医师做细致的触诊检查,而后行超声检查,这样会提高准确性。对有些不典型的病变,建议定期复查。复查一般选择做超声检查,复查的频率根据病情可以是1个月、3个月或半年。当发现可疑病灶时,可采取手术活检,或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乳腺肿瘤微创诊断系统,即通过超声、钼靶、核磁等影像指引,利用套针穿刺,取出可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媒体链接:3月17日《生活与健康》A5版

出诊信息
预约挂号
健康体检
检查结果
就诊指南
返回顶部
首页 -医院资讯 -媒体视角